找到相关内容162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说慈航菩萨的精神

    。”  世间人固然不易将自己所有的财富,施舍给人,就是佛教中又有几位能像慈老那样喜舍呢?此种大舍,是真正出家人的精神呀!说明了慈老不蓄财的固执,是值得人尊敬的!  缴生活不变  平常做人的生活规定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14465707.html
  • 论《坛经》的禅学思想与实践

    也是印度佛教的一种传统说法。而惠能的顿悟说则正好相反,他认为人人自心本有佛性,所以不需要经过长期修行,不需要施舍大量财物,不需要背诵多少佛经。只需认识到自己本来就具备佛性,就可以“顿悟成佛”。  惠能...

    吴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1565735.html
  • 真禅法师佛学思想与实践的人间性特征

    、好事。诸如历代禅宗祖师所践行的植树造林、造桥修路、保护文物以及救济贫病等慈善事业;近代高僧大德所推行的扶助伤残、救济灾荒、敬老慈幼、施舍医药等等伟业。都应该属于四摄、六度的范围之内。只有这样,才是...

    李利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3165751.html
  • 元代内地畏兀儿僧徒佛事活动辑考

    费。又制僧伽黎文数百,施  番漠诸国之僧。其书写佛经,凡用全数万两,胁寺施舍所用币数以万计。  这是我们所知唯一的畏兀儿女喇嘛。她在蒙古宫廷中地位之高,佛事活动之频繁,抄经之丰,布施之广,建寺之多,在...

    杨富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5965833.html
  • 宗教意识的链接与文学的选择 ——对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一种解读

    但是它们在人们意识建构中的结构价值不容或缺,如果它们真的一点意义也没有,批判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。中国人接受了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强大人文主义思潮,对西方“政”的馈赠欣然接受,把西方“教”的施舍拒之于门外。...

    袁国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2166200.html
  • 佛家修行方法

    境界。  一切戒皆由五戒中分支开出。 通常"布施",是以身外物利人,只稍有施舍心者,皆可以做到;"持戒",是以止恶行善的戒行来达到自心的清净,比布施更可贵。此不侵犯他人的功德,比布施还大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15966281.html
  • 佛教生态观的特质及其现代启示

    极有价值的德行,但止恶行善,达到自心的清净,比施舍身外物更殊胜的是戒。戒是从“克”制自“己”的私欲中,达到世间能和乐善生的德行,就是从克己“...

    觉醒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5466511.html
  • 戒律的名称及作用

    ,是菩萨道行者的修学项目,由受持三聚净戒,使身心清净,自利利他。  (7)七圣财,为信、戒、惭、愧、多闻、施舍、智慧,是见道圣人成就的七种功德法财。  (8)七佛通诫偈,即许多佛子熟悉的“诸恶莫作,...

    济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5366883.html
  • 南山寺佛教史略

      南山寺佛教史略  肖 雨  南山寺,在元代时谓大圣佑国寺;到明代时,谓大圣佑国禅寺;清时,则谓南山极乐寺。为什么呢?光绪三年(1877)李自蹊的《南山寺碑文》说:  抑知佛生西方净土,其国日极乐世界。兹则释迦牟尼佛原迹古刹,琳宫梵宇,十方衲子登临皆清凉极乐。诸佛云集,众祖来临,罗汉湛寂,圣僧圆常。南山有台,北台有莱,乐只君子,施舍资财,故日万圣佑国南山极乐寺也。  李自蹊居士和其师父普济...

    肖 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22666921.html
  • 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吻合的佛教教育

    各种纯善法教化人民。此外,他还能不断地学习,把一切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施舍给别人,且毫不吝啬。  根据《大智度论》的说法,因为释迦世尊从发愿教化众生以来,精勤学习世间各种善法和艺术,不断严守种种戒律,...

    林克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51567086.html